教學助理申請重點與管理系統操作說明

TA管理系統指引 – 教師端

TA Management System Guide – Faculty/Instructor Version

步驟一: 進入TA管理系統

1. 慈大校務系統🡪教資中心🡪TA管理系統🡪教學助理申請

Step 1: Accessing the TA Management System

Tzu Chi University Academic Affairs System → 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and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 TA Management System → Teaching Assistant Application

2. 老師選擇自己的課程點選「申請」

Step 2: Faculty Selects Their Course and Clicks “Apply”

步驟二: 點選「申請」後,系統會自動帶出老師的基本資料

Step 2: After clicking “Apply”, the system will automatically populate the faculty/instructor’s basic information.

*若無帶出(教務處與電算中心尚未做好,請可以直接忽略,無需浪費時間填寫)

*If it does not populate (due to incomplete setup by the Registrar’s Office and Computer Center, please disregard and do not waste time filling it out).

步驟三: 請老師填入教學助理(TA)學號、班級等基本資料即可🡪點選「儲存資料」🡪「送案

     並將「教學助理-主要工作內容規劃」欄位填寫書面申請表EXCEL中「TA運用計畫」,

     下方檢視課綱功能尚未鏈結,故不須點選,狀態也無需填寫。

Step 3: Faculty/Instructors enter the Teaching Assistant’s (TA) student ID, class, and other basic information → Click “Save Data” → “Submit Application“.

And fill in the “Teaching Assistant – Main Work Content Planning” field with the “TA Utilization Plan” from the written application form EXCEL.

The “View Syllabus” function below is not yet linked, so there is no need to click it, and the status does not need to be filled in.

步驟四: 老師完成上述步驟後,須請學生簽辦TA申請案件🡪點選「敬表同意」。

Step 4: After the faculty completes the above steps, they must have the student sign the TA application case → Click “Respectfully Agree“.

C:\Users\TCU-L0610-PC\OneDrive - 慈濟大學\桌面\TA學生確認畫面.jpg
C:\Users\TCU-L0610-PC\OneDrive - 慈濟大學\桌面\TA學生確認畫面2.jpg

步驟五: 學生簽辦TA申請案件完畢後,案件將會辦系所主管🡪「敬表同意」。

Step 5: After the student completes signing the TA application case, the case will be processed by the department head → “Respectfully Agree”.

C:\Users\TCU-L0610-PC\OneDrive - 慈濟大學\桌面\TA系所主管畫面.jpg

THE END!

 TA管理系統指引 – 學生端

TA Management System Guide – Student’s Version

步驟一:進入填TA時數頁面

登入學生資訊系統→點選首頁的工讀/助理獎金申請案→選擇需要填報時數的課程

Step1:  Accessing the TA hour page

Log in to the 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Click on the work-study/teacher assistant application on the title page→Select the course for which you want to fill in the number of hours

步驟二:完成TA加保申請(請於下午2點前完成當日工時預填及刪除)

填日期及簽到與簽退時間→點選儲存→再按確定

Step2: Complete the application for additional insurance before TA (Please complete the pre-filling and deletion of the working hours of the day before 2 p.m.)

Fill in the date, check-in and check-out time→Click on the save→Press to confirm

TA結束後(After the End of TA)

步驟三:完成TA時數送案

登錄當日工作內容及地點→勾選送案→點選儲存

Step 3: Complete the TA Hours Submission 

Log in to the work record and place of the day→Tick the send case→Click on the save

Note:

1.TA 時數預填提醒 

請遵守「連續工作4小時,至少應有30分鐘之休息;且不可連續工作逾6天」之規定。

         Please comply with labor regulations:

  • Rest breaks:After 4 consecutive hours of work,you must take at least a 30-minutes rest period.
  • Weekly limit:Continuous work must not exceed 6 days without a day off.

2.TA 工作內容紀錄 TA Work Record Description

TA不是普通的工讀,課程的助教(兼任助理)有分教學型助理(TA)跟研究型助理(RA)主要範圍含,協助教授準備課程材料和講義。 負責批改作業和考試。 提供學生輔導,解答問題, 組織和主持討論或實驗室活動等。  

開機、買便當、文書處理、準備麥克風等爲一般工讀生的工作,協助教師統整資料,準備實驗室器材也需要具體寫出。

請同學注意工作內容撰寫不要太簡易,避免發生退案狀態。

A TA (Teaching Assistant) is not a regular part-time job. Course assistants (part-time assistants) are divided into Teaching Assistants (TAs) and Research Assistants (RAs). The main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Assisting professors in preparing course materials and handouts.

Grading assignments and exams.

Providing student tutor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Organizing and leading discussions or lab activities.

Tasks such as set up computers, buying meals, administrative paperwork, or preparing microphones are considered general part-time student worker duties. If assisting professors with data organization or preparing lab equipment, please specify the details in the record.

Please ensure that work descriptions are written in sufficient detail to avoid rejection during review.

分類: 教學助理 | 在〈教學助理申請重點與管理系統操作說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慈濟大學教師補助資料專區

慈濟大學教師補助資料專區

各項補助詳情請洽承辦單位分機;
法規完整內容請搜尋:https://law.tcu.edu.tw/
教師補助相關之辦法承辦單位聯絡分機
教師參加教學專業成長補助要點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
教師專業組
11126
慈濟大學教師傳習制度實施辦法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
教師專業組
11126
慈濟大學創新與特色教學申請要點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
教師專業組
11126
教學優良教師獎勵辦法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
教師專業組
11126
慈濟大學教材製作及教案撰寫獎勵辦法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
教師專業組
11112
慈濟大學教師專業社群實施要點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
教師專業組
11112
慈濟大學教師進修及參加學術會議辦法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
教師專業組
11112
慈濟大學實施教師彈性薪資辦法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
教師專業組
11112
慈濟大學教授休假研究辦法人力資源處11522
慈濟大學教職員工差假與請假作業要點人力資源處11522
慈濟大學特聘教授聘任辦法人力資源處11522
慈濟大學服務學習教育實施辦法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
服務學習組
11771
慈濟大學教師研究獎助辦法研究發展處
學術研究組
11405/11403
慈濟大學學術研究獎勵細則研究發展處
學術研究組
11403
慈濟大學教師外文論文編修補助辦法研究發展處
學術研究組
11405
慈濟大學研究特殊優秀專任教研人員延攬暨留用獎勵辦法研究發展處
學術研究組
11405
慈濟大學師生參與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獎勵辦法研究發展處
學術研究組
11403
慈濟大學研究發展成果暨技術移轉管理辦法研究發展處
學術研究組
11415
慈濟大學產學合作計畫實施細則研究發展處
產學新創組
11415
慈濟大學校內貴重儀器使用費補助要點研究發展處
貴重暨共同儀器中心
11407
慈濟大學校外貴重儀器使用費補助要點研究發展處
貴重暨共同儀器中心
11407
慈濟大學行政主管及教師國際交流補助辦法全球事務處11014
慈濟大學全英語授課獎勵辦法教務處課務組11139
分類: 未分類 | 在〈慈濟大學教師補助資料專區〉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校長聊天室」三校區巡迴 凝聚對未來藍圖的理解與向心力

為協助全校師生深入了解合校後的治校方針與發展藍圖,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教師專業組規劃舉辦「校長聊天室」-【運載群生航向祥和與無災的彼岸】,從教學、研究和行政服務等面向談談校長領導的方向和對大家的期許,也讓校長有機會直接聆聽師生同仁們的回饋意見。

「校長聊天室」分別於1月7日、2月25日、3月18日於三校區陸續登場。由劉怡均校長親自主講,深入剖析慈濟大學在醫護教育、環境教育與慈善教育三大特色領域的卓越發展,介紹學校六大學院組織架構,以及慈大如何透過學以致用、國際化慈善教育與校園環境建置,並且分享慈濟大學的創校初心、發展歷程、重要里程碑,以及合校後治校的重點與未來發展方向。

劉校長以親切對談形式分享慈濟大學創校初心與發展歷程,說明醫學院、生物醫學科技學院、智慧永續管理學院、人文傳播暨社會科學院、護理學院以及博雅天空書院等學院功能定位與發展特色。她強調慈大一貫秉持「學以致用,化研為用」精神,推動研究成果落實社會,並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雙聯學位合作,建構具全球視野的學習環境。

在教育實踐層面,劉校長指出,慈大持續推動三大特色教育:
醫護教育:培育專業醫療人才,致力於東西醫療整合。
環境教育:從垃圾減量、校園蔬食到淨灘行動,落實緣起相依、愛護地球的理念。
慈善教育:以慈悲喜捨精神推動服務學習,引導學生關懷社會、回饋人群。
此外,劉校長也介紹校方提供多元宿舍選項,營造良好學習與生活環境,展現對學生福祉的重視。她表示,「校長聊天室」的設立,目的在打造校長與師生直接對話的平台,使大家能更全面掌握學校的發展策略與教育方向。校長也肯定本次活動的熱烈回響,期許未來能持續舉辦更多形式多元的交流活動,深化彼此理解,凝聚校園共識。

本系列活動不僅呈現慈濟大學在醫護、環境與慈善教育上的深耕成果,更展現學校「專業與人文並重」的教育核心。這場活動有助於凝聚全校師生的共識,讓師生同仁們了解同舟共濟的重要性,欣賞航程每一段美麗的風景,為自己的人生及慈大的歷史留下深刻且重要的行跡,奠定堅實的基礎,共同擘劃慈濟大學更宏遠的願景。

分類: 教師增能講座, 未分類 | 標籤: | 在〈「校長聊天室」三校區巡迴 凝聚對未來藍圖的理解與向心力〉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強化國際簡報力—舉辦全英簡報增能講座,助教師自信發表研究成果

【從研究到影響:用英語清晰有效地展示你的工作】
為強化本校教師在英語學術簡報與國際溝通方面的表達能力,教學暨學習資源中心教師專業組於5月26日舉辦增能講座,主題為「從研究到影響:用英語清晰有效地展示你的工作(From Research to Impact: Presenting Your Work Clearly and Effectively in English)」。本次講座係運用「教育部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經費辦理,特別邀請美國德州女子大學(Texas Woman’s University)Dr. Lin Moore蒞臨指導,分享如何運用簡潔明確的英文,提升研究簡報的結構與表達,並強化教師在國際學術會議中的呈現力與影響力。

【實作導向課程,強化簡報與表達技巧】
Dr. Moore 結合其在多語教育與簡報教學的實務經驗,透過工作坊形式,引導教師建立條理清晰的簡報邏輯與內容規劃,並善用視覺輔助與口語策略提升聽眾理解。課程涵蓋「研究簡報結構規劃」(Structuring Research Presentations)、「有效語言提示語運用」(Using Effective Language Cues)、「設計具吸引力的投影片」(Designing Impactful Slides)及「問答互動策略」(Engaging Q&A Strategies)等核心技巧,並透過短講練習與同儕回饋,加強實戰演練。

【教師實用回饋:簡報英文不再困難】
課程互動熱烈,教師回饋表示:「講師以非常簡單的英文帶領我們學習如何做研究簡報,以前總是放很多文字,現在學會用條列重點的方式更清楚表達內容。」參與教師普遍認為,本次活動兼具實用性與啟發性,不僅提升了英文簡報的自信與效率,更奠定參與國際學術發表的堅實基礎。

【從研究走向影響,開展國際視野】
透過本次講座,教師們不僅掌握具體的簡報策略與語言技巧,更激發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動能。未來,本校將持續規劃多元研習活動,協助教師在全球化的教育環境中發聲發光,真正實現「從研究走向影響」的專業目標。

分類: 教師增能講座, 未分類, 英語授課 | 標籤: , | 在〈強化國際簡報力—舉辦全英簡報增能講座,助教師自信發表研究成果〉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教學實踐研究的最後一哩路:在論文中見自己

最佛心的期刊編輯+最貼心實用的建議=稿件免費提供建議修到發表!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期刊張鏽樺執行編輯在工作坊大放送,分享投稿的撇步!鼓勵老師們發表自己教學的歷程及教學研究的成果,把投注在課程中的心血轉換成履歷上看得見的紀錄。

慈濟大學在113年4月19日假花蓮煙波大飯店舉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論文撰寫」工作坊,共有14名教師參與。上午場演講邀請教學實踐研究期刊張鏽樺執行編輯分享,他鼓勵老師將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投稿至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期刊,期刊團隊將免費協助老師審稿,並提供詳細的審查意見,全力協助老師順利發表。此期刊主要理念,是希望透過各類教學實務議題的研究分享,精進各領域大學教師在課程設計、教材教法、研究方法、成效評量等方面的專業素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促進教學實務現場的改變。下午場次由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期刊副主編,同時也是文藻外語大學吳甦樂人文學院院長李雪甄教授以自己發表的創新教學實務類型論文為例分享,當「數學」與「文學」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結合時,可以擦出甚麼火花?透過分析學生的作品來檢視這樣的教學設計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誠如她的題目:「教學實踐研究的最後一哩路:在論文中見自己」,從論文撰寫過程中爬梳自己教學的理念,透過分析教學歷程與學生作品來評鑑教學成效,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是否回應課程的教學目標,並將反思記錄下來作為下次改進的依據。

在分組討論和實作範例的過程中,參與者得以深入了解如何進行教學實踐研究的寫作,對於有意發表教學文章的教師來說,這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活動結束後,所有參與的教師對主辦單位和研討內容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並表示希望能再次邀請講師來授課。老師表示「更了解教學實踐計畫對老師的幫助,以及提升自己思考如何透過教學實踐繼續所提供的資源與幫助,提升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並且了解教學實踐期刊的種類與撰寫樣態,收穫滿滿」、「這是一場每分每秒都不想離開座位的工作坊,太實用了!」

這次工作坊讓志同道合的教師聚集在一起,不僅透過演講提升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還通過實作討論解決了教師在撰寫論文計劃時遇到的困境。我們期待未來各個領域的大專教師們能相互激勵,推動教學創新,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學品質。(文:教資中心黃馨慧、毛秀玲/圖:教資中心教師專業組)

分類: 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 在〈教學實踐研究的最後一哩路:在論文中見自己〉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東部區域基地「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工作坊-成效評量與分析」

臺灣高等教育為開創更多元、創新的教學模式,且能與國際接軌,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目標4「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確保人人都能享有平等且高品質的教育,同時提倡終身學習」,以及目標17「多元夥伴關係(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在國內及國際間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執行及活化永續發展」,教育部自107學年度起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劃,旨為解決大學教師在教學現場的問題,期待能提升教師教學品質及落實學校辦學任務,因此與高教深耕計畫結合,促使學校以校務發展為主體,將資源確實投注於教學現場,兩者相輔相成,有效將教師個人研究與學生學習培育連結,提供整體教學資源支持教師研究,以落實教學現場之改變。

為培育更多優秀的高等教育教學種子,由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東部區域基地共同主辦從計畫申請到論文撰寫等一系列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活動,東部區域基地合作學校包括國立宜蘭大學、佛光大學、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東大學及臺東專科學校,以深耕東部為共同目標。在112年9月23日星期六的補班日,慈濟大學假花蓮福容大飯店舉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工作坊-成效評量與分析」。此次工作坊共計5所學校27名教師,議程安排由慈濟大學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精心籌劃,上午場演講由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具豐富撰寫及執行經驗的國立宜蘭大學教發中心王修璇主任揭開序幕,下午場次的分組實做則在具有豐富期刊論文審查經驗的國立臺南大學林豪鏘主任和獲績優亮點計畫的國立東華大學侯佳利主任分組細心指導教師學員,會後所有參與之教師學員對主辦團隊以及研習內容,均給予高度肯定。

此次研習讓有志於教學實踐研究計劃之教師相聚於此,不僅利用演講場次提升教學實踐研究計劃相關知能,更以實作討論場次解答教師在撰寫論文計畫上的困境,期許未來各領域大專教師夥伴們能彼此激勵,落實教學創新的推動,提升高教教學力。(撰文/照片:薛麗玲)。

分類: 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 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東部區域基地「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工作坊-成效評量與分析」〉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慈濟大學舉辦ChatGPT與AI繪圖教學與應用講座

生成式AI的發展與應用為全球趨勢,AI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動著創意與創新。本校教資中心榮獲教育部113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東區基地計畫補助,特邀請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同時也是獲得「教育部ChatGPT、AI繪圖人才培育計畫」的東海大學賴炳樹教授蒞校分享如何將ChatGPT及AI科技進行創新教學。

本場活動共有50位教職員參加,包含來自東華大學及臺東專科學校的教師一起參與。課程一開始,賴炳樹教授向參與者提出一個問題:他在東海大學開設的選修課程「ChatGPT聊天機器人與AI繪圖」有多少人修習?答案令人驚訝,竟高達450多人,這顯示了AI科技為全球趨勢,教師應儘早著手因應。接著,賴教授介紹了美國OpenAI實驗室所開發的ChatGPT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這類程式擁有龐大的資料庫,並能透過機器學習生成全新的成品,因此被稱為「生成式人工智慧」。他分享了豐富的AI教學資源及學習工具,並展示了ChatGPT的實作練習以及AI在醫藥護理領域的應用案例。下午演講首先探討AI對工作市場可能帶來的變化,包括可能增加或減少的工作類型,在短短十年間,飛行員和攝影師都失業了,因為空拍機就能主導一切,花費更少安全性更高,除了客服、行政文員、記者,還有教師也是受影響嚴重的職業之一。此外賴教授在課堂中展示AI在繪圖的工具及技巧,包括自動生成圖像、創作藝術作品、輔助設計流程及運用教學等方面有趣味性的應用,接著在實際操作指導中,幫助參與者學習如何使用其他相關AI工具進行創作,並分享實用的工具,來協助教學工作更具效率和成效。教師回饋表示「學會了好多AI生圖的知識,以及Chatgpt 如何做上課的投影片,以及要鼓勵學生具有AI素養,努力來修課」。

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學習,賴教授成立了「慈濟AI」的臉書社團,將課程內容上傳在社團中,歡迎有興趣的教師職員加入,共同學習AI科技新知,並交流彼此在教學上的經驗與問題。

活動日期:113/03/22(五)
活動時間:上午10:00-15:30
活動地點:和敬樓三樓電腦教室

分類: 數位科技 | 在〈慈濟大學舉辦ChatGPT與AI繪圖教學與應用講座〉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優良教學助理(TA)頒獎PA(111-2期)活動

為獎勵表現優異之教學助理,表彰其教學知能與貢獻,以提升教學助理教學品質,我們給予獲獎之優良教學助理真誠的恭賀~

「他/她,比我優秀嗎」?
「他/她,比我辛苦嗎」?
「他/她,比我認真努力嗎」?
「他/她,比我受老師看重嗎」?
「他/她,比我受同學歡迎嗎」?
「他/她,到底為什麼會得獎……」
教學助理們,別猶豫了,
這是一場得獎秘辛的傳承,大吐苦水的交流與成長小聚會,特別獻給辛苦工作的教學助理們,歡迎師生踴躍報名參加,並給予獲獎之優良教學助理真誠的恭賀~~~

活動日期:112/11/8(三)
活動時間:中午12:20-13:20
活動地點:大愛樓六樓基地營L603-1

獲獎影片分享:
公共衛生學系四年級 李緗緹同學:https://youtu.be/4G0CloYHwqs
分遺系四年級 戴孟群同學:https://youtu.be/uCO7ZM8W19s

傳播學系四年級 葛柔均同學:https://youtu.be/epd8V1MtX8c
學士後中醫學系二年級 林世峰同學:https://youtu.be/2R_NO1kCErE

醫學系二年級 黃啟睿同學:https://youtu.be/Pxa0_vt3xH8

分類: 教學助理 | 在〈優良教學助理(TA)頒獎PA(111-2期)活動〉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EMI教學設計與科技輔助學習主題系列活動

講座:EMI教學設計與科技輔助學習主題系列活動
日期:112年11月3日(五)
時間:場次一10:00-12:00/場次二13:30-15:30
地點:大愛樓六樓基地營L603-1

全球國際化已經勢不可擋,如何在地球村的現在將優秀的教學傳遞,英語教學EMI是各位老師不可不知的教學方法!
教師專業組特別辦理EMI相關知能研習,希望助各位老師一臂之力

講者簡介:
Alvin, Chia-Feng Lu, Ph.D.
Address: No.155, Sec.2, Linong Street, Taipei, 112 Taiwan
Experimental Building 4th Floor, Office A332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NYCU)
Phone: +886-2-28267308
Email: alvin4016@nycu.edu.tw, alvin4016@ym.edu.tw
Webpage: http://cflu.lab.nycu.edu.tOnline Course: https://www.youtube.com/user/AlvinLu4016 (>350 videos)
Education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007-2012 Ph.D.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Imaging and Radiological Sciences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002-2006 BSc Department of Medical Radiation Technology

▲備註
每一場次活動採記「教師增能研習認列」一次。

經費來源:高教深耕計劃
承辦人:教師專業組 黃馨慧#1112

分類: 教師增能講座, 英語授課 | 標籤: | 在〈EMI教學設計與科技輔助學習主題系列活動〉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跨域,只發生在一串設計之後

講題:跨域,只發生在一串設計之後
時間:111/11/15(二)上午10:00-12:00
講者:靜宜大學鄭志文教授
地點:線上
要有跨域的學生,先要有跨域的課程;要有跨域的課程,先要有跨域的教師;然而要有跨域的教師,要先從有跨域的合作平台開始。因此,本分享的重點有三:
1. 從教師社群到教師集結。
2. 從課程教學到課程共學。
3. 從學生參與到學生跨域。

講者簡介:
鄭志文教授為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專任教授,現任靜宜大學教務長,擔任全校教學設計推手之一。建置並推動全校性微學分、全校性大一微專題、全校性戶外教育微專題、全校性設計思考與實踐等跨領域學習制度。學科專長在溝通表達與廣電媒體,建立靜宜專業錄音工作室、攝影棚與數位製作中心,串連學生工坊、校級平台及包括TED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等外部單位,形成具連續性的校級訓練機制。
目前為靜宜大學深耕計畫之執行者、招生專業化計畫主持人、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中區基地計畫主持人、教育部智慧創新跨領域人才培育聯盟計畫-A類:智慧創新人才培育示範學校主持人、教育部苗圃設計思考計畫B類計畫主持人、深化數位學習聯盟協同主持人、數位學伴協同主持人,同時在業界亦是國立教育廣播電台之主持人。

▲備註
1. 本組將會於活動前一日以mail的方式發送當日進入演講的網址,請有意願參加的老師務必事先報名。
2.本活動採記「教師增能研習認列」一次。

>精采演講影片點我看<  影片觀看請登入慈濟大學Moodle>>教與學影音典藏專區>>將我加入>>教師教學增能

經費來源:高教深耕
承辦人:教師專業組 麗玲#1112
分類: 教師增能講座, 講座影片連結 | 在〈跨域,只發生在一串設計之後〉中留言功能已關閉